从清华的泼熊到复旦的虐猫——中国高校流行一种病
最近网上流行一件荒唐事,一个复旦的研究生拿剪刀戳伤了一只猫的眼睛。其实这事要说不荒唐也是不荒唐的,因为事有先例:就是三年前清华大三学生刘海洋曾经拿硫酸泼过我们可爱的小黑熊。两件近乎一样的事件在两所国内著名的高校之内,相隔三年又一次发生了。
记得当年刘海洋在看守所曾这么为自己辩护:“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事实证明,黑熊就是“笨狗熊”,它没有能力去辨认刘海洋给它喂的是美味佳肴还是硫酸。它被硫酸烧伤了,痛的它嗷嗷直叫。
我们今天来看下张亮,张亮虐猫事件发生以后,张亮是这么说的:“你知道我没有任何发泄的渠道,把小猫拿过来(养),一方面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我可以摸它……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愤恨的话,小猫也可以提供一个给我这样发泄的渠道……”这段话听了是不是有些毛骨悚然?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段话是出自复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之口吧?事实上他在自己发表的虐猫白皮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我把这两段信息放一起对比一下,我自己也毛骨悚然。
我们再来看下张亮的虐猫过程和他的白皮书,或许能从中有点发现。张亮是喜欢猫的,他养的第一只猫叫皮皮,这只他真正喜欢的猫,因为迁家装修,因为家里人禁止他养猫,他不得不丢弃了皮皮。从此,他在爱猫——收养猫——虐待猫——丢弃猫的轮回中,寻找一种病态心灵的安慰。三个月中,经他手中消失的猫达30只。张亮在自己的白皮书中是这么写,他说自己是爱猫的,养猫使他从猫那里得到快乐,可也得到烦恼。他心情不好,刚买的小白猫又因为新环境不适应叫个不停,叫声让他心烦,他为了制止小猫的叫声,拿一把剪刀戳向小猫的眼睛……其实,在白皮书中,张亮就承认自己有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只是希望隐瞒他虐猫的事实,以避免那些送猫给他的人对他的调查。
张亮心理有问题,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看出来的。1.正常的人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收养而又虐待、丢弃猫;2.正常的人不会花钱去买猫来养而又虐待最终丢弃猫;3.一个正常的研究生不会有时间或者花时间去养这么多猫而又丢弃猫(经他收养而又丢弃的猫有30只)。或许他自己说的才是正解:养这可爱的猫他可以摸猫,可以用打猫来当发泄的渠道。就是这样的话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病态的张亮,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张亮。他应该早点接受心理治疗而不是要急着申请出国读书。一个病态的人你不能要求他去了国外就不做虐猫或者杀人的事。而对待一个有病的人,我们给予应该是宽容地对待而不是一味去指责,你不能把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当常人来对待。我在中国人社区看到一则关于这个事件的讨论贴,后面的跟贴十个有九个是说张亮不是人、是畜生、或者畜生不如。这些发言多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中国人的同情和宽容心去哪里了呢?
刚才我在猫眼也看到一个贴《冷漠的中国人,冷漠的中国人》,作者一直在叫冷漠,我都不知道他在叫什么?中国人是因为冷漠而去伤害一只猫或者去伤一只熊吗?我看不是的。社会中存在很多冷漠的现象,但是,我是我从这件事中没有看到冷漠两个字。
也有人说是不是书读越多人变越傻或者越变态?不是的,读书只能让人明智。无论是张亮或者三年前的刘海洋,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个案。但是,个案也是能反应问题的。从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出现反人性、反常规的个案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什么?从三年前清华的刘海洋拿硫酸泼熊到复旦研究生张亮用剪刀戳猫的眼睛;从北大数学系博士跳楼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自杀;如果影响再恶劣一点的再加上去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凶狠杀害四位日夜相处的舍友;或者前不久发生在云南的某初二学生残忍杀害三位同校学弟……当然,我们看不到或者听不到的或许更多,这些事件某一件放出来,我们都说这个人有病,如果我这么罗列一大堆,那么病的就不是某个人或者仅止这些,这个社会有好多病态,这个高校教育病得不轻。
中国高校已经流行一种病。在只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出现什么样的变态学生都不足为怪,小学他要拼命考个好初中,中学他们要争取考名牌,大学了还要四级过级率和找工作,研究生了他要争取出国……中国的学生从小走过来肩上的担子不轻.学校只看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心理教育是制度的必然需求.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我看只是口号而已。记得马加爵案发发生的时候,高校曾经欣起一种开办心理辅导班、开展心理教育的高潮,可是,随着马加爵事件的远去,这个高潮很快恢飞湮灭。这次张亮虐猫事件,又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大学(高校)教育病得不轻了,如何治疗如何根除?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相关论题:
复旦大学研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