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香港的流浪猫狗被捕捉后若无人认领,最后只有被人道毁灭一途,去年就有约2.1万只流浪动物遭渔护署人道毁灭,数量惊人。
香港不杀之都联盟指出,将流浪动物杀掉不但不能减少流浪动物数量,且手法十分残忍。联盟建议用“捕捉、绝育、放活”的方法控制流浪动物数量,将香港变成动物“不杀之都”。
根据联盟提供的数据,捕杀流浪动物可算是本港处理流浪动物的主要方法。过去一年,共有约2.1万只流浪动物遭渔护署人道毁灭,此数字未计算私人兽医处理的个案。
原来渔护署的“捉狗队”会把捕捉到的流浪猫狗送到四所动物管理中心。若猫狗已植入晶片,管理中心会用十数日时间寻找它们的主人,若无人认领就将猫狗杀掉;若没有植入晶片,则在被捕捉后第四天进行人道毁灭。
联盟司库冯敏芝早前表示,以捕杀手法控制流浪动物数量根本是行不通的。其他动物会将被捉走动物的“地盘”霸占,繁殖速度甚至会加快。她又表示,流浪猫狗繁殖力惊人,一对雌雄猫只,经过10年就会变成8000多万只。她指出,流浪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会因食物不够而死亡,就算死不去也变得体弱多病,使疫病广泛传播,甚至会影响人类健康。
有见及此,联盟在一个月前正式注册成立,由兽医韦礼彬担任主席,向香港市民及政府推广“捕捉、绝育、放活”的理念。冯敏芝说,只要能替七成或以上的流浪猫狗进行绝育手术,就能有效控制流浪猫狗的数量,是“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根本不需要进行滥杀。当流浪猫狗不再增加,它们的健康状况也会改善,这样不但对公众卫生有利,政府也可减少资源的投放。
冯敏芝表示,部分香港市民对动物“不杀”的理念存有误解:“市民会觉得所有流浪猫狗都不杀,对那些药石无灵的患病动物太残忍了。”她说,“不杀”并非完全不将动物杀死,所谓“不杀”,主要是针对为了防止剩余动物产生,而将动物杀掉的做法。
有市民不同意把绝育后的动物再次放活,冯敏芝解释,若不将绝育后的动物放生于原处,其他未绝育的动物会将它们的“地盘”霸占,结果是流浪动物数量继续增加。
此外,联盟也促请政府尽快立例通过流浪猫狗的“绝育后放回”计划。冯敏芝表示,不少亚洲国家的政府已采用“捕捉、绝育、放活”处理流浪动物,其中包括比香港落后的泰国和印度。“泰国兽医数量不足,泰国政府早年尝试送机票邀请其他国家的兽医来为流浪动物进行绝育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