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50多岁的钟女士,8月初左腋下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而且肿块部位非常疼痛,需服止痛药才能缓解;同时畏寒及数天发烧,用青霉素等治疗无效。辗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了解到她于7月初被家中小猫咬伤左手大拇指。根据一系列检测,结合患者曾被猫咬伤过的病史,钟女士最后被确诊为猫抓病。目前正在治疗中。
相对于狂犬病,人们对猫抓病还比较陌生,这则报道引起广大宠物迷关注和担忧。而医学专家告知,猫抓病可防可治,大可不必惊慌,但一旦被猫咬、抓伤后出现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病史。浙江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共收治5例猫抓病病人,治疗后患者均很好。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谢世峰介绍,猫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感染病,一般认为其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棒状杆菌等致病菌。该病潜伏期一般10—30天,少数的可以几个月乃至一两年。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有被猫咬、抓伤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可确诊该病。该病确诊后对症治疗一般愈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者甚至会死亡。在防治方面,谢医生建议,首先要注意养猫的卫生,有关资料显示,约有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菌。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进行。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恶果,因而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猫;其次要避免被猫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闷热时,尽量少刺激猫,以免被其咬、抓伤。被猫咬、抓伤后,应及时上医院,并注射狂犬疫苗。当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将被猫咬、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正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