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在当下网络热论“虐猫事件”时再把这一话题拉来说三道四,是因为其折射出的问题还根本没有解决,新鲜的“旧事”又在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从“硫酸泼熊”到“高跟鞋虐猫”,为什么会几次三番出现这种事情?人们街谈巷议,或做愤怒的发言,或做冷静的呼吁,或是具有引导性的思考,热烈如同往昔。
只是,这种议论与思考中,所有的主体都是———人。当人发问“这到底是怎么了”的时候,作为事件另一方当事者———无论是遭遇“硫酸雨”的黑熊,还是惨死在高跟鞋“铁蹄”下的小猫,它们都不可能出声。如果有可能,或许它会套用年初风靡一时的网络歌曲《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悲戚戚地说一句———
“猫不愿意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一只猫,缘于唯恐被人抓了去虐待。我相信如果动物有思想,它们会深深地感觉到这种不平等,是会这样想的。”这是西安网友木头自称站在动物立场上的考虑。
之所以冒出这样纯粹臆想式的念头,木头说,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待动物的认识和态度。有人居高临下,把狗啊猫啊这些动物称为“宠物”,其实这是有问题的,“你宠了它,它就是宠物;你不宠它了,它就只剩下‘物’了!甚至,会遭到遗弃、虐待、杀戮!”
网友木头站在小动物的立场上做了难得的换位思考,他假以动物的名义向人们提出了几个颇为严肃的动物生存、福利的问题。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安、北京等地的动物保护志愿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同他们做了一次人与动物之间的模拟对话与探讨。
问题一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对话嘉宾:蒋宏(陕西省动物救助委员会救助部负责人)
听到这样的问题,从事动物保护工作的专业
人士蒋宏悲从心起,难以作答。每次发生虐待动物的事件,蒋宏只是在网上匆匆浏览一下文字,照片她从不敢看,“太残忍了,看了吃不下饭。”她的声音愤怒极了:“看看我们人类!怎样虐待动物!”
蒋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养宠物?她试图从本质上找到根源———人们养宠物的目的其实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有人为玩乐而养,有人为羡慕而养,有人为寂寞而养,有人
为攀比而养,有人为动物福利而养。
前几种可以归结为都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欲望,只有最后一种才是养宠物的最高境界。这样就容易出现动物受到伤害的情况。因为当寂寞得到了排遣,当玩乐的兴致已过,当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小猫小狗就失去了最初豢养的目的,宠物就变成“物”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