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现场辨公母
11月18日上午,一群人来到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抽干了放养大娃娃鱼的深井里的水后,一只呆头呆脑的大娃娃鱼便显露出来。一名男子下到深井里,将大娃娃鱼装进一只大编织袋内,然后费力地提上井外。
这些人是市林业局、广西师大生命科学院、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专家、学者及驻桂林新闻单位的记者,他们从深井里捉出这只珍贵的大娃娃鱼,是为了给它鉴定性别,并准备为它寻找对象。
人们将大娃娃鱼放到水泥地上,它便慢慢地爬动起来,样子非常可爱。人们将滑溜溜的大娃娃鱼轻轻翻过来,不让它挣扎,来自广西师大生命科学院的张玉霞教授,则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大娃娃鱼的肛门周围。张教授观察了一会就肯定地说:“这娃娃鱼的肛门边有一对突起的肉,肯定是只公娃娃鱼。这突起的肉是辨别娃娃鱼公母的主要依据,但这并不是它的生殖器。”
管理局的人用尺子丈量和用秤过秤,发现这只已开始进入冬眠期的大娃娃鱼比11年前短了一些,由原来的长109米,变成108米,体重也由原来的9.87公斤减少到8.75公斤。有人推理说,这只大娃娃鱼因长年生活在深井中,没有伴侣,整日郁郁寡欢,加上生活环境狭窄,再加上食物单一,可能是大娃娃鱼体重减少的原因之一。
张教授说,她已为许多娃娃鱼鉴定过性别,这只娃娃鱼是最大的一只。她说,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属两栖动物,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活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主要生活在高山峡谷深潭的洞穴中,捉鱼、虾、蛙、蚯蚓等为食。从这只大娃娃鱼的情况来看,它应该还有生殖能力。因此,为其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并找一个相配的伴侣,这只大娃娃鱼应该可以繁殖后代。
意外捕得“大鲇拐”
这只大娃娃鱼的发现和保护,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1992年5月中旬,地处猫儿山西南麓的兴安县金石乡突降暴雨,引起山洪瀑发。因5月发洪水的时候,正是鱼群从下游游到上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季节。
当地农民都有浑水捕鱼的习惯。一天早上瀑雨停后,金石乡佑安村委的农民潘某便带了捕鱼工具,来到门前的溶江河捕鱼。突然,潘某发现顺着山洪从山谷的一个岩洞边冲出来一条深灰色的“大鲇拐鱼”。“大鲇拐鱼”在山洪中一起一浮,眼看就要潜入水中。潘某喜出望外,不顾一切地跳进洪水中,一下子就将“大鲇拐鱼”捕获。
他将“大鲇拐鱼”捞上岸一看,方才发现是一条大“怪物”。这大“怪物”鲇拐不像鲇拐,鳄鱼不像鳄鱼,它的鳍既像鱼鳍又像兽脚。这鱼鳍怪就怪在前面两对各有4个脚指,后面两对却又有5个脚指。摸其身上有一层浓浓的粘液,就像“鲇拐鱼”一样,滑溜溜的。
潘某不敢将捕到大怪鱼的事告诉别人,便将大怪鱼偷偷拿回家,一秤竟然重达9.87公斤。他将大怪鱼藏在家中喂养。一个多月后,他发现这只大怪鱼体重减少到8.75公斤。为防大怪鱼死亡,一天,他将大怪鱼拿到桂林市七星公园,准备卖给动物园。动物园工作人员见了,认定是娃娃鱼,他们都不敢相信有这么大的野生娃娃鱼。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潘某,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出售保护动物一定要有当地政府和公安出具的证明,否则,他们不敢要。
逃过三劫得安生
潘某将大娃娃鱼带回家后,并请来几个好朋友,准备将其煮来饱尝口福。一个朋友知道后认真地说,杀害和吃保护动物是犯法行为,要坐牢的。于是,大家谁都不敢吃这娃娃鱼。这只大娃娃鱼因此从人口边逃过第一劫。
卖没人敢要,吃又没人敢吃,潘某守着一个宝,却带来了烦恼。
过了几天,潘某捕到大娃娃鱼的事传到了在金石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许富凤的耳里。他立即找到潘某,向他宣传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动员他主动将大娃娃鱼交公安人员处理。潘某听了许富凤一席话,觉得有道理,当即将大娃娃鱼送到金石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不敢将这么大的娃娃鱼放生,便将有关情况通告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林业派出所。保护区当时的领导彭其庆派民警到金石,将大娃娃鱼运到华江,保护在保护区管理处内抽水房中的一个旧水井里,放进一些鱼和蛙,安排人员负责喂养和保护,并在窗户安装了钢条。
一天早上,管理人员发现抽水房窗户的钢条和门被撬开了,井里还丢有捞网。大概是盗贼想用捞网捕娃娃鱼,但又捕不到,后来盗贼想从外面另一个深井中拉出抽水管抽干放娃娃鱼的井里的水,结果盗贼在抬移井盖时被压在井口的大水泥井盖压伤了手,现场流了不少血,受伤的盗贼只好丢下作案工具治伤去了。因这,这只大娃娃鱼逃过第二劫。
为防盗贼再打娃娃鱼的主意,管理人员特加强了防护措施,并在井口安上了
[1] [2] 下一页